在現代化養豬生產中,新場啟動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種建群,種豬的引入是養豬生產的首要環節,優良的種豬是提高養豬效益的基礎要素,而種豬是否能夠安全地引入是新場啟動成敗的關鍵。
以利津場為例,此次北方區域冬季非瘟疫情壓力下引種工作對我們的團隊是一次極大的考驗和檢驗,為此我們針對引種建群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種豬考察,供種場實地考察,路線規劃與考察試跑,車輛人員的準備及演練,種豬到場隔離、生物安全機制建立等等。
種源確定:通過對一百多家種豬公司的電話考察,篩選了10余家公司,4月份進行了第一次考察,總共考察了4家公司,6月份又進行了第二次考察,考察了7家公司,每次考察都對地理位置、出豬情況以及種豬的疾病檢測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記錄,最終經過技術部、健康管理部等人員討論,選擇了6家公司進行了商務談判,參與種豬議價。通過對種豬健康度、價格、規模的對比,利津場確定了最終的供種場。
路線規劃與試跑:總共有3條路線可以選擇,其中京哈高速鑒于常年車流量大,經常堵車的情況,第一個被排除掉。對剩余的兩條路線安排專人進行了路線試跑,其中一條是長深高速,一條是大廣高速,每條線路試跑人員都包括生產人員、獸醫、物流人員,通過對兩條線路車流、豬車等監控,確定選擇車流量小的長深高速。之后在引種前押車人員及豬車又進行了試跑演練,確定全程路線、應急停車點、固定加油位置等所有關乎途中的情況盡可能全覆蓋,并建立應急情況相關預案,為種豬安全運回提供了保障。
分組保障引種過程順利:設置引種指揮部,同時成立了監控組、靠場洗消組、場內洗消組、卸豬組、接豬組、生活組、后勤保障組、應急組等各個小組,小組均設有組長、組員,并對組長組員進行了標準SOP的培訓及演練。相關分組人員建立了微信群,打通信息對接渠道,確保每個節點的信息對接順暢。同時對各個小組進行了實戰模擬演練,確保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職責及內容以及突發情況的處理和上報機制,演練后對整個流程及涉及的人員進行復盤,通過信息記錄等形式進行正確示范及糾錯講解,并對關鍵流程演練進行考試測評,完善問題點并行成規范,確保接豬安全且有效率地進行。
引種后隔離:為確保安全,種豬到場后進行了為期21天的封棟隔離,人員這段時間吃住均在棟舍內,并且進行每7天一次的采樣監測,對豬只非瘟抗原進行嚴密的監測,同時會對豬只的其他疾病進行監測,確保沒有問題后且進豬達到21天才可以解封,團隊成員均嚴格執行了封棟管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棟舍安全解封,取得了一個階段性勝利。
生物安全制度的建立:在引種及種豬到場隔離的過程中,生物安全是豬場的第一要務,確保種豬安全、健康地進場建群是重中之重。為此我們成立了生物安全小組,后續設立了生物安全員,每日對場內進行巡查巡檢,并逐項整改,陸續完善執行了四會制度(晨會、日例會、周例會、月例會)。尤其是跨區域生物安全操作,也實行了生物安全審核機制,確保每項工作都有執行人、驗收人、監督人,生物安全員在跨區域的現場進行監督驗收。在冬季疫情壓力嚴重時期,進場審核、進生活區審核、進線審核由各層級人員即時完成,確保每一項動作全部規范后方可允許下一步操作,最大限度地確??梢栽阱e誤行為發生時即時糾正,確保進場人、車、物均能安全可靠,把非瘟擋在豬場大門之外。通過以上措施,利津場生物安全漏洞逐漸補全,生物安全問題逐步減少,也逐步落實了“三維三防四抓四檢”,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識,把豬場打造成銅墻鐵壁,安全啟航。
錯題集:即使我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也自認為所有的方案措施及應急預案等足夠完善,我們在長達一個月的引種過程中,仍然發現了300余條與生物安全要求不符的地方,在引種間隙組織所有員工進行復盤,雖然過程中發現問題,貴在員工如實記錄反饋,我們對錯題集反復講解糾正,終究是亡羊補牢,未鑄成大錯。也為魯北公司再次啟動引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利津場作為魯北區域第一個投產的豬場,也是新組建的團隊,在冬季大環境非瘟疫情條件下,成功地引種并于12月1日開始配種,是魯北區域階段性的勝利,也是開啟標準化的起點,為我們后續新場啟動提供了引種建群的經驗,為此我為我的團隊鼓掌,同時我們會再接再厲,為后期的豬場啟動以及豬場生產的開展做出更充分的準備,合伙奮斗,共創輝煌。